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

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

Lex's Logo亂入



"左" - 問:空間中發生的人事物與情感能否被傳遞? "右" - 我們研究穿梭於各種空間之間的媒體

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

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

20089新一代設計展

又是一年一度的設計展...傻眼的是居然要二館才裝的下所有的作品,真的不是短時間可以細細品味...所以大家互相分享優秀作品真的是有必要的...有看到有賺到!!

以下是我看到覺得不錯的作品及感覺:


1.(長庚大學)雖然是件純產品設計.但卻是我今年看到最喜歡的作品,這件作品真的讓我很艷驚,它是將晒衣架,直立式衣架與洗衣籃做完美的結合,除了實用之外又節省空間,適時的利用沒有用到的晒衣架堆疊成洗衣籃的面,無法挑剔的簡約作品.


2.(銘傳大學)這是一件有趣的互動裝置作品,是在一間小房間中進行,使用者座在之中(右圖)然後可以拿著鼓棒敲擊房間中的任意位置,眼前的面將會投影出不同類似萬花筒的影像(左圖).不過這件作品的大缺憾是作品為單人使用的裝置,無法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.但我覺得它很有值得發展的空間,多以人為中心思考,應該可以創造更讓人驚奇的作品.


3.(台灣科技大學)相信大家對於這件作品不陌生,就是"厚把"學弟的作品,我認為它是今年展場中互動作品中最精緻的作品,完整度也相當高,看過之後覺得很棒.在思考之後發現還有改善的空間,例如:可以辨別飲料(分辨方式可能是不同造型或材質的杯底也可能使用RFID等).像是與互相不熟的人在吧台上,統計喝各種酒的人之數據,喜歡威士忌的人可能也蠻喜歡喝Tequila;或是喜歡Vodka的人也計同時熱愛某種調酒.然後在桌面上可以作簡單的連結方式顯示.藉著簡單的顯示讓在吧台上喝酒的人找到可能的同好,進而促進彼此的互動行為.


4.(國科會計畫)這件作品是未來可能在公共建設中的引導地磚,可以提供行動不便的人引導到最方便的路徑.圖中可以看見裝置上有圓柱及方柱二種不同的物件可移動.圓柱是代表實體空間中的障礙物;方柱則是移動的人或物體.所以方柱踏上之後,LED燈會隨著方柱移動引導可以行走的路徑.圓柱若移動時,路徑也會隨之改變.這件作品是去年當代製作含羞草互動裝置的學長,真的是很厲害.

今年其實出現了很多互動作品,雖然有一部分還是處於介面上的互動,不過有很多實體空間的互動也冒出來.感想是我真的要多閱讀增加自己的內涵和想法,否則跟大學畢業真的沒有差別了...

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

第一次提報



在第一次提報中,發現有一些重點須要再想深一點,如何解決一些問題.
1.怎麼樣才能簡化傘與柄分開的步驟,讓它使用起來不麻煩?
2.傘的電力來源?
3.如何確實做到提醒使用者要拿傘?
4.傘的造價?

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....大家一起加油吧!!

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

尋找與桐花互動模式



「四月桐花五月雪」,從來沒看過桐花的我好奇的去體驗桐花的美。

不過其實桐花並不是我想像中的樣子,到了之後我才知道桐花樹是穿插在一般的樹林間,並不是想像中一整片全都桐花的世界,另外就是桐花大概都超過五公尺高,所以也無法跟樹上的桐花合影。唯一可以和桐花接觸互動的機會就是等桐花掉下來之後,以"撿拾"的動作與桐花互動。發現還沒有看過"撿拾"這個動作好像還沒有在互動裝置上出現過,覺得是一個蠻好現的開始,希望之後可以從這中間發展出新的互動方式。

桐花本身並不是長得很特別好看,而是在桐花開始掉落之後,散落一地的雪白色情景,就像下雪一樣的美景,這樣子大自然創造的景色,就是"從搖籃到搖籃"一書中所提到的"生物的新陳代謝",一切的發生都是自然而然的循環,雖然是凋零的生命卻沒有多餘的廢棄,而且這一刻正是桐花最吸引人最美麗的時刻。





在途中發現了之前說過的有趣的東西,客運上為正確的設計(可直接拿取玻璃擊破器),自強號上是不正確的設計(請擊破玻璃取出玻璃擊破器);這應該也算是服務設計應該注意的部分。





在某一個橋上掛有好幾個信箱,附近沒有住戶不知道到底要寄給誰的,這也是某一種互動儀式嗎?

從搖籃到搖籃




好的設計就像大自然,沒有浪費這回事!

這本書代替了地球向人類發出求救的訊息,也對人類自己本身發出了警告的訊息。

文明發展會經歷會從"從搖籃到墳墓"然後到"從搖籃到搖籃"

現在的我們正處在"從搖籃到墳墓"的最底,正要向"從搖籃到搖籃"前進。

最好的設計,就必須符合大自然的法則,不應該製造廢棄物,而是要設計"生態循環"或"工業循環"的過程。

書中提到目前我們所處的世界中有太多的錯誤,我們總是思考如何解決產品所帶來的問題,在看這本書之前我總還以為做回收再利用是件環保能做的事,但是我們都錯了,我們現在所做的降級回收,並不能幫助我們的地球,反而在過程中製造了更多有害的物質並耗費更多的資源。我們應該從設計的開始做起,如何設計不會帶來問題的產品才是真正解決問題應該要思考的事情。

看完之後,我推薦每個設計師都應該要好好的閱讀這本書,中間不斷的提醒我們目前的誤會,綠色設計並不是"減少破壞"而是"從設計開始,就體認到沒有廢棄物這回事"。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們真的能走上"從搖籃到搖籃"這條路,代表人類終於不再是大自然的敵人,可以與地球和平共處,這也是設計師與企業家要共同努力的目標。